【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人生的境界
如果你不保持神魂与体魄的谐和统一,能不崩解离散吗?
如果你不保持圆融气质柔顺随和,能像婴儿那样柔和吗?
如果你不保持清理幽深而明澈自体,能没有任何瑕疵吗?
如果你不保持爱民治国,能不执着于名利私利吗?
如果你不保持天门开阖,能像慈母一样繁衍后代吗?
如果你不保持明白四达,能不做违背道的规律的事,能用睿智去看带事物吗?
对于生育、养育的态度:生育它并不拘系自有,养育它并不仗恃,长大了而不主宰它,这可以说是最大的德,最崇高的德。
【感悟】
老子紧接上一章进一步给大家论述人生。老子通过列举的方法,最后总结出人生的最高境界。
1、人生的境界:
(1)保持神魂与体魄的谐和统一;
(2)保持圆融气质柔顺随和;
(3)保持清理幽深而明澈自体;
(4)保持爱民治国;
(5)保持天门开阖;
(6)保持明白四达;
2、对于生育、养育的态度:生了它并不拘系自有,养了它并不仗恃,长大了而不主宰它。这就是无限深得于道的“玄德”,是最大的“德”,是最崇高的德。这就是老子的人生观,这就是老子的人生哲学。
本章是第十章,老子第一次用到“德”字,充分验证了老子讲的“德”就是人之道,老子为了把人之道从物之道中区分开来,引入了“德”字,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和“德”是同一个意思,“德”就是“道”,“德”是“人之道”。
《道德经》整篇就是以“道”论“德”,以物论人,因此《道德经》准确的讲应该叫《道经》,根本就没有《德经》篇。
3、人的一生就是选择的一生
人的一生就是选择的一生,就是根据道的规律选择的一生,人的一生要遇到无数次岔路口,都面临着无数次选择,选择了上策你就行的容易,选择了下策你就行的不易。所以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向。人的一生是一个波,是一个不规则的正玄波,时儿上,时儿下,波动是自然的作用,也是自己的选择,但最终是您的选择。如果您的一生都能选择正确,您的一生就将是一条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绚丽的波。人生的结果就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与命无关,与天无关,更与上帝无关。你的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因为选择是你自己选择的、决定的。但是您的选择是否符合天道,是否符合人道,是否符合自然的规律,这很重要,这才是关键,因为它能决定您的人生方向,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自作自受”的一生。
4、孩子是生命的起点,是人生的初期,从小就要使孩子形成正确的选择思想,这样他的一生就将是一条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绚丽的波。孩子背会了多少诗,学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了多少正确的选择思想。知识,人的一生都能够学习,但是思想一但形成就很难改了。
查看更多《道德经》内容,请关注“福乎”公众号,搜索“道德经”或“老子”。
作者简介:陈少毅,汉族。1962年5月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高级中学教师,现在退休。(想认识陈少毅老师,可添加微信sheduoduo2020,帮你对接)
陈少毅——在这里我给大家讲道德经,一个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让世界人民:看看中国有没有哲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科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理论家。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让世界充满慈爱和和谐。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以民为本”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平衡和谐”的思想、“广博慈爱”的思想、“与人为善”的思想、“勤俭素朴”的思想、“利而不害”的思想、“为而不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