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因此,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兴盛于唐宋时期的浙江余杭径山寺“径山茶宴”,被两次入宋的日本高僧千光荣西带回国推广发展,成为了日本茶道精神与仪轨形成的坚实基础。他归国时带去了天台山茶叶、茶籽以及植茶、制茶技术和饮茶礼法,写了日本第一本专门茶学书籍《吃茶养生记》,介绍种茶、饮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誉为日本的“茶圣”。
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在继承和发展中日两国茶道精髓的基础上,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他对日本茶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于茶道本身就是融会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缝纫等诸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因此,利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茶的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千利休认为茶的最高境界是“无茶”。千利休有一首有名的诗,来说明他的茶道精神: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千利休的成就之一是使得饮茶这一活动充满了庄重的仪式和深义。茶道的每个细节,从耐心地将水煮沸到取茶泡茶,都非常切合禅宗哲学关于谦恭的信条,关于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以及对万物转瞬即逝的重要性的感悟。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究其根本还是建立在中国佛教禅宗思想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