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9章:治国的措施和标准(一)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
【意译】 上一章论到了国家(国家昏乱有忠臣),紧接着这一章老子就论证了治国的措施和标准。
(根据“道”的规律和原则,总结出治国的措施和标准) (治国的措施)
杜绝过去崇尚的圣人,而崇尚品质高尚的人; 抛弃过去崇尚巧智的人,而崇尚勤劳智慧的人; 这样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杜绝过去崇尚仁者的人,而崇尚上德的人; 放弃过去崇尚义者的人,而崇尚有慈爱之心的人; 这样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
杜绝过去崇尚技巧的人,而崇尚勤劳致富的人; 放弃过去崇尚只知道追求利益的人,而崇尚知道感恩回报的人; 这样社会上将不会有抢夺盗窃的贼人。
像上面所说的三者都得到杜绝和放弃了,所以,这样就可以得出(治国)的措施。 (百姓的生活)看见的像是没有染色的生丝那样自然华丽,内部实际像是没有加工的原木那样原始质朴,从而可以达到减少私心,降低欲望。(这就是(治国)的标准)
(治国标准:自然华丽,原始质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感悟】 1、老子给我们总结出的(治国)措施: 杜绝过去崇尚的圣人,而崇尚品质高尚的人; 抛弃过去崇尚巧智的人,而崇尚勤劳智慧的人; 这样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杜绝过去崇尚仁者的人,而崇尚上德的人; 放弃过去崇尚义者的人,而崇尚有慈爱之心的人; 这样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
杜绝过去崇尚技巧的人,而崇尚勤劳致富的人; 放弃过去崇尚只知道追求利益的人,而崇尚知道感恩回报的人; 这样社会上将不会有抢夺盗窃的贼人。
2、老子给我们总结出的(治国)标准: 自然华丽,原始质朴; 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3、从治国的措施,充分体现出老子“以民为本”的思想。这也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来源。
4、教育孩子时一样也要培养孩子“减少私心,降低欲望”,使孩子逐渐慢慢形成“无私无欲”的思想,建立博爱的思想,建立慈爱的思想。
查看更多《道德经》内容,请关注“福乎”公众号,搜索“道德经”或“老子”。
作者简介:陈少毅,汉族。1962年5月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高级中学教师,现在退休。(想认识陈少毅老师,可添加微信sheduoduo2020,帮你对接)
陈少毅——在这里我给大家讲道德经,一个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让世界人民:看看中国有没有哲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科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理论家。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让世界充满慈爱和和谐。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以民为本”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平衡和谐”的思想、“广博慈爱”的思想、“与人为善”的思想、“勤俭素朴”的思想、“利而不害”的思想、“为而不争”的思想。
注:上述诠释解读,是陈少毅老师的个人观点,福乎站在中立观点予以推荐分享,以期各位朋友参考借鉴,建议大家也保持此理念。如果有不同观点,也特别欢迎,可以留言分享,也可以加入《道德经》免费学群,一起交流探讨。感谢关注,并请多提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