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二帝,尧舜禅让。
炎黄二帝:炎帝和黄帝,传说中国上古时期的帝王。《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黄都是在中原发展起来的部族,炎帝为姜姓部族的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沿海,向南发展到湖南、浙江以远。农业比较发达,称为神农氏。黄帝为有熊氏部族的首领,姬姓,号轩辕氏。他联合其他部族共同发展,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扰乱各部落的炎帝,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击杀与之为敌的蚩尤,被部落首领拥戴为部落联盟首领,号称轩辕黄帝。传说黄帝带领各部族人民进行了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抽丝、纺线织布、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指南车、天文等,人们以炎黄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华人皆自称“炎黄子孙”;尧舜:即唐尧和虞舜,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长,相传为圣明之君。禅让:将帝位让授于贤者。据说在尧舜之时,帝位的传续不是父子相承,而是帝王在年老时挑选贤能之人,把帝位让给他。尧将帝位禅让于舜,舜将帝位禅让于禹。
禹启世袭,灭桀商汤。
禹:远古夏后氏部落领袖,又称夏禹,大禹。姒姓,鲧的儿子。古史相传禹继承其父的治水事业,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采用疏导的办法,经过13年的治理,终于除了水患。舜死后,禹继任部落联盟领袖,在安邑(今山西运城县境内)建都,后来东巡狩猎,死在会稽;启:也称夏启,禹的儿子。禹死后,启继王位,从此改禅让为世袭,中国由此开始了王位世袭的几千年历史,所以说“禹启世袭”。夏启建立夏朝,先后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东)、斟鄩(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共传13代、16王,约在公元前 21世纪到前16世纪左右;桀:相传为夏代的最后一个君王,故又称夏桀。夏桀暴虐荒淫,民怨沸腾,成汤起兵讨伐,桀兵败被俘,死于南巢(古地名,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南)。商汤:远古时商部落的首领,始祖名契,子姓,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市南),其势力达到今勃海一带。从契传到汤,共14 代。公元前16世纪,汤伐桀灭夏,建立商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一带),故又称商汤。灭桀商汤即商汤消灭了夏桀。商汤后世曾多次迁都,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殷。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传至纣,共传17代、31王,约在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
周武伐纣,侯列各邦。
周武:即周武王姬发,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是上古时的一个部落,姬姓,始祖后稷,原居邰(今陕西武功),传至四代公刘,迁都于豳(今陕西彬县东北),传至十二代古公亶父,为戎、狄族所逼,迁都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发展农业,部族日臻强盛。周文王时,建立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作为国都。周文王死后,传位于长子姬发,是为周武王。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起兵伐纣,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取得大胜,灭商朝,建立周王朝,都镐京(今陕西省长安沣河以东)。周朝确立了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诸侯。农业比商代发达,农产品种类增多,手工业也有发展。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次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34王,800多年;纣:即纣王,商代最后一个君王,帝乙之子,名受,号帝辛。暴敛重刑,大失民心。周武王起兵征伐,商军队倒戈,纣王兵败自焚,商王朝灭亡。故为 “周武伐纣”;侯,即诸侯,商代开始分封诸侯,有侯、伯等称号。武王建周后,大规模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责任。邦,国土。侯列各邦:意为诸侯都分别统治着自己的封地国土。
秦皇集权,汉刘楚项。
秦皇:即秦始皇嬴政,秦庄襄王之子。秦是古时一个部落,嬴姓,传为伯益的后代。非子为部落首领时,居于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被周孝王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作为附庸。传到秦仲,周宣王命为大夫。后秦仲之孙秦襄公以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分封为诸侯。春秋时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南)。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嬴政于公元前246年继秦王位,时年13岁。公元前221年,灭诸侯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称皇帝,自为始皇帝,都咸阳。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统一法度,车同轨、书同文,筑长城、治驰道,焚书坑儒。公元前210年,东巡死于沙丘。由于秦王朝赋役繁重,刑政苛暴,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6年为刘邦(汉高祖)所灭。共历2世,统治15年;集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分封制,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威胁天子的混战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一切权力收回中央,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实行郡县制,分全天下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下设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听从中央调遣;汉刘:指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刘邦,字季,秦末沛县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起义,刘邦也于沛地起兵,号为沛公。与项羽分兵入关破秦,先攻入秦都咸阳。项羽自据关中,封刘邦汉王,刘邦先平定三秦,然后与项羽争夺天下。双方在荥阳成皋间争战相持五年,终于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在汜水即帝位,立国号为汉,建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中部,北到大漠,东北迤至朝鲜半岛北部。汉武帝时成为亚洲最富强繁荣的多民族国家。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公元 17年,爆发赤眉、绿林农民大起义。公元25年,远支皇族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或后汉。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黄巾农民起义,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汉代共历26帝,统治406年;楚项:项羽,也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州出身。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
鼎立割据,乱晋八王。
鼎立割据是说东汉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时代。鼎立:三方并峙如鼎足分立;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这里指魏、蜀、吴三方割据鼎立的局面。三国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至280 年吴国灭亡止,共历时61年。一般也将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划入三国时期;乱晋八王:即八王乱晋,西晋末年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公元265年司马炎(晋武帝)代魏称帝,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疆域东、南到海,西到葱岭,西南到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中部,北抵燕山,东北至朝鲜半岛西北部。司马炎称帝后,一是大封皇子和宗室为诸侯国王,国王有大臣有军队有百姓,在受封国内拥有全部权力,是实在的统治者。二是重用外戚,使一些外戚掌握了实际的权力。他还收买一部分高级士族,组成司马氏集团,助他夺取曹魏政权,以至形成了西晋高级士族的贪暴统治层。这些都种下了后来争战混乱的祸根。公元290年,晋武帝去世,其妻杨皇后和父亲杨骏争夺政权,大乱即从宫廷内开始。公元291年,晋惠帝妻贾皇后杀杨骏夺得政权。贾皇后使用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又使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贾皇后又杀司马玮。大乱从宫廷伸展到宗室诸王间,这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八王分别为: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同,汝南王司马亮,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禺,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公元316年,被匈奴贵族建立的汉朝所灭。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南方重建晋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420年,刘裕代晋,东晋灭亡。两晋共历15帝,156年。
南北对峙,腐朽隋炀。
南北对峙:南北指南北朝,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统一中国的170年间,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到589年陈亡。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伐东魏,北周伐西魏,北周又灭北齐,581年北周被隋所代。589年,隋灭陈和后梁,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腐朽隋炀:隋炀即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生于公元569年,604年杀其父隋文帝杨坚而继帝位,至618年共在位15年。581年杨坚(隋文帝)代北周称帝,国号隋,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疆域东、南到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北到大漠,东北迤至辽河。隋炀帝登基后,大兴土木,严重破坏了生产,又横征暴敛,兵役繁重,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其生活极其荒淫奢侈,腐烂颓靡,故曰“腐朽隋炀”。公元618年隋朝在农民大起义下瓦解灭亡,共历2帝,38年。
贞观政要,五代续唐。
贞观政要:贞观是唐太宗年号,从公元627年至649年,共23年。贞观政要为书名,唐代人吴兢撰写,10卷40篇,分类编辑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大臣的争议和所上劝谏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五代续唐:公元 618年,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唐前期国势强盛,疆域初年南部同隋,北部在7世纪后半叶极盛时北界包有今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曾到达里海,东北曾到达日本海。其后时有变动,至安史乱后丧失过半。唐末政治腐败,赋役繁重,加上藩镇割据,战乱不息,最终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公元907年被朱温所灭。共历20帝,290年。唐以后,又先后出现了五代朝廷。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至960年,交替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几代朝廷。称为五代,所以说五代续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共13帝,54年。
陈桥兵变,耻辱靖康。
陈桥兵变:即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夺取后周政权的政变。公元959年,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死后,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赵匡胤当时是后周禁军的最高将领,久已谋夺后周政权。960年初,边境传来急报,说契丹和北汉要联兵攻打后周。赵匡胤趁机率军出征,与其弟赵匡义,亲信赵普、张守信等策划兵变。大军来到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陈桥镇)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皇袍披在他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这便是“皇袍加身”故事的来历。赵匡胤当了皇帝,立国号宋,从此开始了北宋168年的历史;耻辱靖康,即靖康耻辱。靖康为北宋第九代皇帝宋钦宗赵桓的年号。北宋末年,政治黑暗,宋徽宗(宋钦宗之父)宠信奸臣蔡京,宦官童贯等人,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北方的金朝看到北宋的虚弱,挥师南下,进攻北宋。于靖康元年冬(公元1126年)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四月,金朝贵族于大肆搜刮后,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以及乐工,工匠,携大量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州府地图等北去,北宋灭亡。
耶律完颜,元建宋僵。
耶律:复姓。初为契丹部落名,辽建立后为国族姓。这里指耶律族建立的朝代——辽。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建立王朝,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疆城为东北到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到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南以今天津市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接界,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125年为金所灭;完颜:复姓,女真族。完颜姓始祖函普定居于完颜部族,后娶其部人之女为妻,成为完颜部人,遂以完颜为姓。此指完颜族人建立的朝代——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王朝,疆域为东北到今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西北到蒙古人民共和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与西夏接界,南以秦岭、淮河与南宋接界,是继辽之后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1234年在蒙古和宋联合进攻下灭亡;元:朝代名。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族领袖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后不断向黄河流域扩张,至第六代蒙古汗王孛儿只斤蒙哥时,陆续击败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在吐蕃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统治。1271年,第七代蒙古汗王、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新疆,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1368年朱元璋军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自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至此,共历11帝,98年;宋:指南宋。1126年,金兵攻入汴梁(今开封),北宋灭亡。第二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京。南宋北以淮河、秦岭与金接界。1279年为元所灭,两宋共历16帝,320年。元建宋僵即元朝建立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