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治国的原则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治国的原则
道,平常就像无名的没有被雕琢的原木一样原始淳朴;虽然幽隐渺小,但是天下没有不向它俯首屈从的。
候王治理天下,如果能遵守道的规律,万物都将自然的顺从他尊敬他。天地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他,为他普降甘露。对待百姓不要命令他、指挥他,而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均衡生活。
候王开始制定各种名目的法规制度,既然有了各种名目的法规制度,(这些法规制度都违反了道的规律)我觉得要懂得适可而止。懂得适可而止了,就不会有危险。
譬如候王都能遵循道的规律,用道的规律治理天下,把天下治理好,就犹如川谷的河水流入江海,把天下治理好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很简单的事。
结论:(遵循道的规律即遵循自然的规律是治国的最高原则)
【感悟】 本章老子通过道的规律,来论治国的原则。
治国的原则:遵循道的规律即遵循自然的规律是治国的最高原则。这是本章论文的结论。
从本章可以看出论文的结论被人删除了。说明当时的君王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论。
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自然形成很多良好的习惯。
查看更多《道德经》内容,请关注“福乎”公众号,搜索“道德经”或“老子”。
作者简介:陈少毅,汉族。1962年5月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高级中学教师,现在退休。(想认识陈少毅老师,可添加微信sheduoduo2020,帮你对接)
陈少毅——在这里我给大家讲道德经,一个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让世界人民:看看中国有没有哲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科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理论家。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让世界充满慈爱和和谐。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以民为本”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平衡和谐”的思想、“广博慈爱”的思想、“与人为善”的思想、“勤俭素朴”的思想、“利而不害”的思想、“为而不争”的思想。
注:上述诠释解读,是陈少毅老师的个人观点,福乎站在中立观点予以推荐分享,以期各位朋友参考借鉴,建议大家也保持此理念。如果有不同观点,也特别欢迎,可以留言分享,也可以加入《道德经》免费学群,一起交流探讨。感谢关注,并请多提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