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产业平台 » 新闻资讯 » 东方智慧养生 » 道德经 » 正文问道中医 健康运动养生 东方智慧养生 家风家道 饮食药膳 资讯总汇 康养健康 

《道德经》第四章:万物的本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7  浏览次数:230
 《道德经》第四章:万物的本源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万物的本源

 

(道冲:道的运动形式,旋转运动,循环运动。就像月亮有盈有亏)

 

道就像是“存在”和“存在”围成的虚空,道始终在来来回回的永不停息的循环运动,由于实在围成了虚空才使道具有了作用。它的作用似乎永远也不能盈满,无穷无尽,我们好像永远也认识不清。究其根源,道就是万物之母,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根本。

 

道好像自己挫去了自己的锐气,自己解散了自己的芬芳,自己揉和了自己的光芒,自己与尘埃混在一起随风飘荡。

 

追其形状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看不见、摸不着。我只知道,道是万物之母,但是我不知道谁是它的后代,又好像觉得它存在于天地之前(因此,道是万物的本源)。

 

【感悟】

本章和第一章遥相呼应,第一章讲了什么是道,这一章进一步讲道是什么?层层深入。

 

1、道就像是“存在”和“存在”围成的虚空,道始终在来来回回的永不停息的循环运动,由于实在围成了虚空才使道具有了作用。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我们好像永远也认识不清。究其根源,道就是万物之母,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根本。

 

道好像是虚无的,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摸不着。老子告诉我们道是我们人无法感知的。到后面第十一章,老子又进一步论述了关于道的有和无,存在和虚空。

 

2、道是万物之母,道是万物的本源。这一章是老子对第一章的进一步详尽的论述。

 

3、道存在于天地之前,说明道是最久远的。

 

4、道只能理解,不能验证,要从宇宙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微观。所以老子说我不知道谁是它的后代,也就是不知道它生成了什么。老子告诉我们:道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知,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样,道不可说,道没法说。

 

5、通过“我不知道谁是它的后代”说明老子不认可《易经》中所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道德经中也没有这部分表述。《易经》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道在《易经》中就是“太极”,“太极”中的阴和阳是可分的,有单独的阳,也有单独的阴,还有阴和阳的统一,是三元的。

 

老子的道也是太极,也是由阴阳构成,但是老子的阴阳是不能分的、是统一的,没有单独的阴,也没有单独的阳,是一元的。这恰恰说明了老子虽然是道家,但是和当时的道家思想不能苟同,有自己独道的思想和哲学。因此老子道德经中没有《易经》中的占卜、卦爻和卦象。

 

6、本章体现出老子的大道思想与当时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同,或者说有冲突。老子认为万物的本源是道,可是道家的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相生。这在当时的社会这是杀头的大罪。道家的阴阳说:万事有阴阳,万物有阴阳。阴阳乃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互相融合作用构成万事万物。世间万物都是由阴和阳生化而来。道家的阴和阳,有很多中表现形式,比如:白天与黑夜、夏天与冬天、男人与女人、阳面与阴面、大山与江河等等等等。你会发现只有这些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二体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孕育新的世间万物。而这些也只是表面上你能看到的,你看不到的还有很多。现代文明中的电脑就是因为无意中运用了阴阳二气的原理发展起来,变换无穷演变至今。而老子的阴阳是辩证统一的思想,阴和阳是不可分的,阴和阳是统一体,没有单独的阴,也没有单独的阳。老子辩证统一哲学思想是一元论的,而道家阴阳说的辩证统一思想是三元论的,即有阴、有阳、还有阴和阳。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个阴阳统一体的道,演变演化而来。并不是由阴和阳演化而来。

 

7、通过本章可以看出,对于“道”,老子所知道的是:“道是万物之母”,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虚无的,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摸不着,“道存在于天地之前,说明道是最久远的,道是旋转运动的。老子所不知道的是:“谁是它的子”(编者按:估计应该是“它是谁的子”)。老子为后人提供了研究“道”的方向,为后人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8、道的四大精神(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精神)

挫其锐:自己挫去了自己的其锐气。老子是在要求我们:挫去自己锋锐,不要伤害万物,不称王争霸,不傲气凌人,不自持功高。

 

解其纷:自己解散了自己的芬芳。老子是在要求我们:化解自己纷乱的思绪,除去过多的私欲和妄想,解脱纠缠不清的邪念。

 

和其光:自己揉和了自己的光芒。老子是在要求我们:自我调和光芒,掩其光华避其锋芒,不高傲自大,不高高在上。

 

同其尘:自己同尘埃在一起随风飘荡。老子是在要求我们: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与民相容相合,要与人民一起共同生活和共发展,不要脱离人民,与人民共存。作为领导者要顺民意,知民情,惠民生。

 

9、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培养,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种精神,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查看更多《道德经》内容,请关注“福乎”公众号,搜索“道德经”或“老子”。

 

作者简介:陈少毅,汉族。1962年5月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高级中学教师,现在退休。(想认识陈少毅老师,可添加微信sheduoduo2020,帮你对接)

 

陈少毅——在这里我给大家讲道德经,一个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让世界人民:看看中国有没有哲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科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理论家。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让世界充满慈爱和和谐。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以民为本”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平衡和谐”的思想、“广博慈爱”的思想、“与人为善”的思想、“勤俭素朴”的思想、“利而不害”的思想、“为而不争”的思想。

分享与收藏:  新闻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医养产业平台 备案号:辽ICP备2020012172号-1
Copyright © 2020辽宁省佑生健康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d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一站式养生平台,所载内容来源,除本网站所创作及编写外,也有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意在分享对读者有价值的资讯。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创作者或机构所有。利他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去!感恩智慧的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及利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