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是什么?人只有五脏六腑,十二条经络。对我们练武的人来说,三焦就是五脏六腑外面的一层保护膜,胸脯膻中穴以上叫上焦,肚脐眼到膻中叫中焦,肚脐眼朝下叫下焦,它是分为区域性的,而不是某一个器官。而且三焦是长不出来的,是只能练出来,练得时候长了之后,五脏六腑外长出来一层保护膜,这个保护膜叫做焦。
第二式叫“左肝右肺似射箭”,就像开弓射箭的时候,就把这个心肺也撑开,这样全身气血运行的话就会比较舒畅一点。就像咱们小时候做的“时代在召唤”(广播体操)。一样的。但是你看同样的一个动作,但是要在我们功夫里面,效果明显比体操要。
第三式“调理脾胃必单举”,就是按照经络里面的足阳明胃经,一口气推上去,像是餐厅的服务员一样,手里面端了一碗水,托上去,动作放开的时候呼气,然后上面的手是往上,背后的手往下按,成为一个阴阳掌,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样可以起到调理的脾胃的功效。尤其是像不爱吃饭,厌食的话,这个动作可以多练几次。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人不能老是往前看。有时候也得往后看看,看的同时还得配到一个动作,吸气的同时把手往两侧撑开,呼气时候背挺起来,手臂贴着裤缝向两个外侧,转头从左边看右脚后跟,从右边看左脚后跟。但是切记,身子要保持挺直,不能身体弯下去,也不能脖子仰一下。
走路时间长了,筋就疼,卧得时间长了,骨头又不舒服,坐得时间长了,肉疼,这些都对身体不好,所以日常身体有哪不舒服的,就比如说在办公室里面坐的时间长了,就可以用这一个动作调理一下,而且少林拳的特点叫“拳打卧牛之地”,八段锦更具有代表性,不需要太大空间,只要是你手臂能伸开的地方就够了。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就像平时像鱼在水里面游泳一样摇头摆尾,尾就是屁股,要头和屁股就全部沉下去。多练几次腰肾就有力量了,整体身子骨就协调了。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注意膝盖要伸直,两手抓住脚踝,然后头仰一下往前看,手抓住脚尖的同时,往前一呼气头抬起来往前看,吸气的时候像个驼背一样,然后力腰椎发,一点点往上顶,顶到大椎穴的时候头再立起来,这样一立起来,整个身子就轻松多了。但是刚才只有俯,俯完以后还要仰,这个时候两手叉腰,腰往前一拱,头往后面一仰,一口气呼出去,全身舒畅。这个舒畅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一部分人没有经过训练,会感到一点疼,疼在筋上面。筋长一寸,寿长十年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功夫里面三分靠练,七分靠养,这个就属于功夫里面一个动作,动作呼吸配到一起,拳头出去的时候要呼气,深呼吸,吸气的时候收回。像年轻人想练力气的话,可以握紧拳头;如果是想练养生功夫的话,握空心拳;第三种练法,大拇指压在无名指指根下,然后另四个手指将大拇指紧紧握住,这个叫金刚拳。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脚趾用力抓地,头顶向上,两脚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顿,然后脚后跟下颠着地。
少林药局恢复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八段锦,练了11年了,教过的肯定也有上万人了。讲课的时候,几乎每次都会讲到八段锦,可能因为与功夫有关,大家也很乐意去学。2015年、2016年在全国巡回讲演的时候,讲了大概有一百多场。最开始的想法倒是简单,就是释延琳师父给我安排的任务,可能我对这方面更有天赋一点,干自己擅长的事更靠谱一点。我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一直在复习,然后在教别人的同时一点点逐渐完善,每一次都觉得可以更完善一点。而且教完之后,大家都很感恩,很欢喜,我也觉得很好。
(注:本文为采访,对八段锦的粗略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求助互联网以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