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一事无成?
你是不是总是原地踏步,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进步?
为什么?
因为你并没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很多文章都说,想要获得进步,就必须要走出你的舒适区。但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无法做到,只能一复一日地空耗时间。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可以更好地走出舒适区?
又要去做些什么,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获得进步呢?
什么是舒适区?
舒适区这个概念,我相信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百度百科就能找到答案: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在这个区域里,我们有种掌控自如的感觉,身心感到很放松,没有压迫感,没有紧张感。相反,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非常高的安全感,一举一动都非常舒适,稳固。
通常这样的对比,我们就知道,睡觉睡到自然醒会让你感到很舒适,那么每天早起,就是你舒适区范围以外的行动;不喜欢说话,习惯沉默寡言会让你感到很舒适,那么主动开口跟别人聊天打招呼,就超出了你的舒适区范围。
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埃尔·蒂希(Noel Tichy),运用三个同心圆来阐述了我们行动状况。
舒适区:你已经掌握技能的部分。
学习区:距离你现有能力远一点的新技能部分。
恐慌区:你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到的陌生技能部分。
用一个例子说明,就是如果你想学习开车拿到驾照,那么你的舒适区就是乘坐公车,呼叫滴滴打车,甚至是走路。
而学习区就是掌握科目一至科目四的驾考内容,学会基本的交通规则,习得汽车的操作技能。至于恐慌区,当然就是参加每个科目的考试,或者是真正在街道上驾驶汽车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个区域都会发生变化。
当你有能力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可以操控汽车,你的舒适区就会从走路、乘坐公车,扩大到懂得如何操控驾驶汽车这个范围。也就是说,你舒适区的范围变大了,操控汽车变成了你新舒适区的一部分。
而学习区就从原本的学习车辆基本操作,变成了学习自如地在街道上驾驶汽车。至于恐慌区就更进一步,变成了敢于在高速公路行驶,或者懂得应对各种突发的交通情况等。
当你的能力越来越高,越来越强,你的舒适区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大,而学习区和恐慌区,也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小。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是还没掌握到的,就算我们穷其一生去学习,也无法将其一一学完。所以,我们没办法让学习区和恐慌区完全收窄消失,我们只需要不断扩展自身的舒适区去提高能力,直到可以让我们实现既定的目标就行了。
这才是走出舒适区的核心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