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龙友
近代著名中医,京城四大家之一的萧龙友先生,典型的自学和业余中医,他当过知县,当过知府,当过财政部的秘书,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既无家传也无师承的萧先生业余时间自学中医,并于1928年他58岁的时候弃官从医。
施今墨
京城四大家之一的施今墨先生,他学习的专业是法律,1903年就读于山西法政学堂,后来进入北京的京师法政学堂,1912年施先生的职业是在孙中山先生总统府陆军部帮助黄兴制定陆军军法,可是施老夫子自学中医,业余行医。
恽铁樵
恽铁樵先生也是业余中医,16岁考中秀才,后考入南洋公学攻读外语和文学,1906年恽铁樵在长沙明德中学教书,教书几年后又去商务印书馆当翻译校对,再办报纸,恽铁樵是一个血性男人,看到社会上有人用西医攻击中医,1921年他毅然离开报纸正式挂牌行医。
裘吉生
曾被孙中山题词表彰,治愈自身绝症的裘吉生先生,也是自学成才,而他实际上是革命家!裘吉生早年在当铺学徒,得了当时几为绝症的肺痨,用当学徒的积蓄,买来了一本《本草纲目》,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通宵达旦,潜心研究,把自己当做实验对象,用医生的处方对照《本草》进行药性的调剂。最终把自己治好了,于是开始学医。
岳美中
国医大师岳美中先生也是自学成才,他自幼瘦弱多病,17岁任小学老师,曾研读《二十四史》,有深厚的文学功底。1925年,先生患严重肺病,自学《医学衷中参西录》《汤头歌诀》《药性赋》和《伤寒论》,边读书边试着治疗自己,一年后,竟然病慢慢好了。自此他下决心学医。在治好了同村木匠的狂病(一剂而愈)和一个亲戚的血崩(几剂平复)之后,开始行医。
李可
国医大师李可先生,他是学美术的,参过军,当过记者,做过军队报纸编辑,1953年打成右派而被关。在监狱的日子里,李可受牢友中医的影响下看《易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而自学中医,最终成为近代名医。
黄竹斋
著名针灸大家黄竹斋先生,老人家最初是打铁的铁匠。
黄石屏
给袁世凯治病的中医高手黄石屏,他是一个武林大侠。
接下来,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古代自学成才的著名中医有哪些:
黄帝
黄帝是中华首领。
岐伯
岐伯是黄帝之大臣。
雷公、少俞、鬼夷区
雷公、少俞、鬼夷区也是黄帝的臣子。
伊尹
《汤液经》始祖伊尹最初是厨师,后来担任丞相。
董奉
杏林传说的东汉医家董奉是县衙小官。
皇甫谧
《甲乙经》的作者皇甫谧,可是一个公子哥,后来当了老师。
葛洪
屠呦呦研究员几十代之前的师父葛洪是修道的道士。
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道士。
王好古
王好古的职业是州教授,也就是教育局长。
李东垣
大医家李东垣本是官宦子弟,后来担任当地财务官。
张完素
张完素的职业本是准备科举入仕的进士。
朱丹溪
朱丹溪当年几次考试不第,属于落第秀才,43岁才业余学医。
王冰
整理《黄帝内经》的唐代启玄子王冰,职业是看天象的道士。
杨上善
《太素》的作者杨上善,他一直是朝廷命官,官至太子文学。
张仲景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老人家可是长沙太守,业余学医行医。
朱肱
宋代大医家朱肱,也是进士和朝廷命官。
许叔微
同是宋代的许叔微,他可是翰林学士。
张景岳
明代张景岳,如此有地位和贡献,但他也不是自幼学医的,而且还壮岁从戎,参军幕府。
高武
《针灸聚英》的作者高武,他早年中武举,擅兵法、骑射。
陈修园
清代医学大家陈修园,可他的职业却是县太爷。
其实自学成才和半路出家的中医大家远不止如此数量,但由于篇幅有限,所以这次盘点就告一段落了。如果你也知道自学成才和半路出家的中医大家,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