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在中医,中药,针灸,预防医学上都有非常多的贡献,更留下了传世巨著:《千金方》,然而他最神奇的一点是在于他驻世超过百岁,在养生实践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令人瞩目。而他也有一本《福寿论》被收录在道藏中,揭示了长寿的秘密,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
再说“中年大考”
在《汉医传奇十四之孙思邈与养生十三法》中,我们曾经提到过人到中年,会在身体上面临着大考。所以要充分认识治未病的重要性,并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养生妙法。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找到孙真人的“养生十三法”,以及道教传承的“仙人揉腹法”。虽然这些养生妙法学习非常简单,但是能够坚持实践的却非常少。这个便是老子所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的道理。
然而即使是一个中年人,福气非常的好,学会了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也能够坚持,那么他一定能够通过中年大考吗? “非也”,因为人活在世上,不光有身体上的考试,也有心理上的考试。
随着人到中年,个人能力会下降,心理上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如果这种困扰严重的一定的程度,甚至会影响养生功的练习。而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而孙真人也为我们留下一本经典,向我们阐明了保持良好心态的路径,进而收获延生保命的福报,这便是孙真人《福寿论》。
有余不足
在《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做“减损人欲,增益天理”,《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这两句话讲述的道理和我们的长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然这两句话都是非常的深奥,如果没有上层老师点拨,并结合日常养生功的锻炼,也很难的理解。
好在,孙真人在《千金方》中给出了一个相对好理解的诠释,在《大医精诚》篇中提到: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贰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眩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祖师以一种简化的方式解释了这个道理。简单来说呢,我们能够长寿,一方面需要健康的身体,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正确的行事方法(人道)。只要我们认真工作,照顾好家庭,还有节制不合理的欲望,以及力所能及的多做善事呢,帮助他人,那么我们就积累功德,积累福报,进而获得长寿的结果。
虽然隋唐时候,有多位皇帝想征召孙真人入朝,然而他不为所动,仍旧只爱看平民百姓,可见他的医德不凡,影响至今。据说有一次,孙真人遇到一个严重腹泻的病人,病情相当的危重,他冒着被病患传染的风险,细心诊治,最后奇迹般的治愈了这个患者。所以孙思邈能够高寿,和他高尚的医德也有紧密的关系。
惟道是从
《福寿论》是道教对社会大众关注的最主要事项“福和寿”的一篇道说经典。从药王的角度来对待福和寿,本身就和中华道教的长生久视之道密切关联。长生久视中展现的天道妙趣,远非常人所能企及,因为这需要一个人至少要过有道的人生,具有相当道行,惟道是从,与道合真。 作为道医传奇之孙思邈系列的结尾,让我们一起来选读这篇经典。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选读
圣人体其道而不为也,贤人知其祸而不欺也,达人断其命而不求也,信人保其信而静守也,仁者守其仁而廉谨也,士人谨其士而谦敬也,凡人昧其理而苟非为也,愚人执其愚而不惮也,小人反其道而终日为也。
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鬼神,盖不能为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但人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富贵者,以轻势取,为非分也;贫贱者,以佞盗取,为非分也。神而记之,人不知也。夫神记者,明有阴籍之因。又按《黄庭内景》云:夫人有万余神,主身三尸九虫,善恶童子录之奏上,况有阴冥之籍也。愚痴之人,神不足;神有余者,圣人也。亦不可一二咎而夺其人命也,亦有爵被人轻谤,及暴见贬黜,削其名籍,遭其横病者,多理辅不法所致也。理辅不正不死者,其寿余禄未尽也;正理辅而死者,算尽也。
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亦有贫贱、饥冻、曝露其尸不葬者,心不吉之人也。德不足,是以贫焉;心不足,是以死焉。天虽然不煞,自取其毙也。不合居人间,承天地之覆载,戴日月之照临,此非人者也。
故有官爵之非分,车马之非分,妻妾之非分,已上谓之不仁之非分也有屋宇之非分,粟帛之非分,货易之非分,已上谓之不俭之非分也则神而记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过此,过此,神而追之则死矣。
官爵之非分者,崎岖而居之,贿赂而得之,德薄而执其位,躁求而窃其禄,求其躁取而必强,强而取之非分也,即有灾焉、病焉、死焉,神而记之,人不知也。
饮食之非分者,一食而其水陆,一饮而取其弦歌,其食也寡,其费也多,世之糠粝不充,此以膻腻有弃,纵其仆妾,委掷堡涂,此非分也,神而记之,人不知也。货易之利厚,不为非分,利外克人,此为非分。接得非常之利者,祥也。小人不可以轻而受之,其所鬻者贱,所价者贵,彼之愚而我之贼。贼而得之者,祸也;幸而得之者,灾也;分而得之者,吉也;屈而得之者,福也。
夫人之死,非因依也,非痾瘵也,盖以积不仁之多,造不善之广,神而追之则矣。人若能补其过,悔其咎,布仁惠之恩,垂悯恤之念,德达幽冥,可以存矣,尚不能逃其往负之灾;不然者,其祸日多,其寿日促,金之得盈,福之已竭,且无义之富,血属共之,上之困焉,下之丧焉。如此者,於我如浮云,不足以为富也。
人若奉阴德而不欺者,圣人知之,贤人护之,天乃爱之,人以悦之,鬼神敬之,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及也,寿不折矣,攻劫之患去矣,水火之灾除矣,必可保生全天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