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通便药物分类
01 容积性泻药
这类药物通过改变肠道内pH值,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由此刺激结肠蠕动而保持大便通畅。它们是通过减少肠道水分吸收而达到通便作用,但在阻止水分吸收的同时也会使电解质吸收减少,过量应用可出现水电解质丢失。故对于严重肾病 、肝病及心脏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以防止因电解质紊乱出现意外。
●小贴士
服用这类药时需补充足够液体,该类药物起效缓慢,不适合用于急症的缓解。对日常生活没什么严重影响的轻度便秘人群,推荐使用容积性通便药。
●常用药物
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车前番泻颗粒等。
●注意事项
容积性通便药,一般来说于空腹时吃比较好,服药期间要注意多饮水。如果喝水不够,粪便吸收的水分就不足,大便还是会很硬,排起来就还是比较困难。
另外容积性通便药服用过量会造成腹胀,或者有一些轻微恶心的感觉,调整一下用量就可以缓解。也可以与益生菌类药合用,缓解容积性通便药带来的不舒服。
02 刺激性泻药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对肠黏膜刺激使肠蠕动增加,并阻止肠液吸收,起到通便作用。常用于临时性通便,不可长期应用。
●小贴士
因为是刺激性的,所以只适合临时性通便,如果长期使用,肠道会对这种刺激不断适应,由此产生依赖性,所以这种药会越吃越不管用,不得不增加药量。
●常用药物
比沙可啶、蒽醌类植物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芦荟等)等。
●注意事项
长期应用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药物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对于炎症性肠病、肠道出血及缺血性肠疾病不宜使用。
另外,长期使用可能造成肠道功能紊乱,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故应短期、间断性使用。
03润滑性泻药
这类药物通过润滑肠道、软化粪便使大便容易排出。它们通过润滑肠道、软化粪便使大便容易排出,可口服和肛门给药,不良反应较轻。
●小贴士
但大剂量口服易出现较重腹泻,引起脱水致体内液体失衡。肛门给药不当还有引起直肠黏膜坏死的危险。
●常用药物
主要有甘油、石蜡,开塞露等。
●注意事项
这类药物多是局部给药,比如开塞露之类,这样局部的作用更快,也避免身体的吸收。而低聚糖类的通便药,则类似我们平时吃水果蔬菜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增加纤维素,像洋葱、芹菜、海带、苹果等都含有,这也是多吃水果蔬菜能通便的原理。
另外该类药物作用温和,早期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主要治疗药物,安全性相对较高,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
04 渗透性泻药
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保留水分和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刺激结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小贴士
可用于补充纤维素后仍不能改善的轻、中度慢性便秘患者。依赖性低,不良反应少,适合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妇女及糖尿病患者,但起效缓慢。
●常用药物
双糖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和盐类缓泻剂,如硫酸镁等。
●注意事项
渗透性通便药通常也是空腹吃好,同样要注意补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另外渗透性通便药服用量大时会产生腹泻,特别是盐类通便药硫酸镁,可以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05 促肠动力药
促肠动力药,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简单来说就是给胃肠增加动力,“有力气”才能推动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
●小贴士
对于便秘多年,体质衰弱,十多天才排一次大便,排便还很困难,吃乳果糖也不太管用的重度患者,可除了用渗透性通便药之外,还可以使用促肠动力药,帮助肠子蠕动。
●常用药物
普芦卡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
●注意事项
一般用药1-3天会见效,如果用药达3周或更长时间,仍效果不好,就要找医生重新评估,看是应该继续服药,还是换其它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