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邪起于伏,防范病根除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时候。三伏过不好,是要留病根的!三伏到了,不论男女,都要这样养生!而今年的三伏也快要到了,但不一样的是,今年的三伏时间表有点特殊。
2021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2021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2021年7月21日—8月09日
末伏:2021年8月10日—8月19日
今年的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今年的中伏比较特殊,因为从7月21日进中伏,到8月9日进末伏,这期间有20天,意味着在中伏之后还会再闰一个中伏,将中伏的期限延长到20天。这种现象俗称“双中伏”或“两中伏”。本来三伏30天就已经够长的了,这下还来个双中伏,炎热的日子将会延长,也意味着,咱们中老年人最容易落下病根的日子,也变长了。
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强悍,过不好三伏,会落下病根
其实,很多病根都是三伏天落下的。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三伏天本身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疾病。
所以,伏天一定要防寒。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邪很容易趁机而入。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凉伤害。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更重要。
三伏天防寒就看着三招
第一、避免直吹冷风
无论是开空调、吹风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冷风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以防虚邪贼风。
第二、护好两个部位
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第三、饮食注意少寒凉
要少吃冷饮,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伤害更大,容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三伏天里应该喝常温的水
三伏天喝热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的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的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的。运动适当出汗、泡脚微微出汗都可以去除寒气,不过要长年累月的坚持,要去除寒气平时可以少吃螺、西瓜、柿子、蟹、河蚌、竹笋、黄瓜、藕、绿豆等寒性食物。如果只是想通过喝热水,一朝一夕就祛除体内的寒气,是万万不可能的。
三伏天食疗记住“三”字法则
一、瓜:入伏吃三瓜
吃苦瓜:入伏祛痱子。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胃开脾、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吃丝瓜:入伏平痰喘。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
吃冬瓜:入伏增食欲。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
二、饭:入伏三主食
头伏吃饺子:平补效果好。营养专家认为,伏天不能热补或者温补,最好平补,饺子正好适合平补。
二伏吃面条:驱病败心火。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逐外邪。
三伏吃烙饼:恢复补营养。到了三伏的时候,人体消耗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该瘦的人已经消瘦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适当多补充营养,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