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源流
选择最上乘修炼方法,丹道入门须知!(一)
2021-09-02 22:58  点击:323
 一、丹道修炼一般概念 
什么是“丹道”,顾名思义,就是炼丹之道,这个“丹”,俗称“金丹”。社会上也称其为内丹,但这不全面,因金丹除了内丹,还有个外丹。一般意义上的“内丹”,如硬气功所谓的“神功绝技”如金钟罩、铁布衫、鹰爪神指之类所练内丹气功,属于纯粹的后天气丹,虽然具有很大能量,但与丹道无关。
丹道不是只炼丹,而是由丹入道,一般是自然地由后天有为进入先天无为,性命双修,调动自身潜能,成为具有强健体魄、开智增慧、延年益寿、将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金刚不坏身躯以及超常功能,是我国数千年来的至高传统养生健身方法,称为“金丹大道”或“先天大道”。
其代表人物,即是道经传记中的广成子、黄帝、老子等及后来的尹喜、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刘海蟾、张紫阳、石杏林、薛子贤、陈泥丸、白玉蟾、彭鹤林、陈抟、王重阳、马丹阳、孙不二、邱处机、王处一、刘处玄、谭处端、郝大通、宋披云、李大乘、赵蓬莱、韩清甫、李太虚、张紫琼、赵缘督、陈致虚、张三丰、张静虚、邱长春、李虚庵、曾还阳兄弟、伍冲虚、柳华阳、刘悟元等,都是有口皆碑的圣贤真人,大都留有著作或传记传说。还有不计其数者,相传约二十万得道真人,这当然无从考迹,故在此难以赘述。
“丹”是什么?道经:丹即太极也,太极便是丹。一粒黍珠,造出世界。太极,金性也,此自然之妙,非有形质者也。太极一片空灵明净之德,其性是金性,其色是金色,统于五行之先。夫得道之士,证圆明妙觉元,则身见金色,头放金光。
夫圆明妙觉元,太极之体也,而金光金色,即时相应。仙家结丹,先求身中太极,而所结之丹如一粒紫金,阳神示现,遍身皆作紫磨金色。丹者,先天之物,非后天之物也。名为炼丹,实为修心炼炁,积金实腹,明心见性。这就是丹道。
“道”是什么?性命圭旨云:“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入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曰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由此可知丹道真正含义,乃先天之神意和精气,是效法天地与日月同辉的性命之学,来自于人体“精、气、神”三元的修炼,故又称“三元丹法”。三元者,精为下丹田之一元;气为中丹田之一元;神为上丹田之一元。此即“三一”之论。对于功法层级来讲,称初级人元金丹、中级地元神丹、高级天元大丹。三元不可分开来修,而是兼修,即性命双修。
近代以来,由于派别门户的竞争与社会风气的局限,对于三元丹法各执一说,多有偏颇,甚至将三元分离而自成体系,变为性命分家而修的旁门外道或为俗世崇尚的功能小术,故真正得道成真者如凤毛龙甲,万里也难有其一。
万里也难有其一的比喻,那是指超凡入圣成真者而言,更多者,是介于初、中级之间,和一国乃至世界竞技体育比赛的数十万、亿万也难有其一的冠亚军来比,也就是大巫见小巫了。何况冠亚军除了名气之外,其性命素质、道德修养岂可与得道成真者相比?恐与丹道筑基期者的水平都难以相提并论。

 二、明确修炼目的,选择最上乘修炼方法 丹道修炼的目的是什么?修炼的方法与途径很多,“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最重要三件大事,古贤都是将“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即“以身为本”。唯有近代以来,无根基的西洋文化传入中国,才导致了人们只谈治国齐家而忽略了修身的重要性,使之本末倒置,国人的性命几乎就变得很不值钱了。

 

二十世纪中期,虽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已将体育列为次要之后。至世纪后期到现在,竟连次要之后也变得不值一提了,却对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专业竞技体育却大肆追捧,到了争名夺利不惜生死的地步!国人,无论年老年轻者,其身体、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基本依赖于眼前的名利物质享受,故道德、身体素质如江河日下,令人堪忧、嗟叹!
提起修炼,人们自然会想到佛家和道家,认为清苦、消极、逃避现实,感到不可理解。说起“道”,甚至讥笑讽刺之,这恰恰证明了这些人的无知与自负。岂不知,道士、僧人的大多数都是志向高洁远大者,其人生观念和自律能力、智慧、健康远超世俗蒙顿之辈。
其实修炼者不仅仅限于佛道两教,古来儒家亦是修炼大家。除三教外,更多的高人贤士甚至圣人,并非出自于三教门户,相当于俗家散修得道者。他门修炼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修心养性、济世度人、合于天地自然之道的远超于世俗的生活本领,这就是他门共同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大道”。
大道俗名金丹,其修炼方法和种类以及派别多种多样,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洗礼,真正的精华所在,唯有四个字经得住考验并得到公认,这就是:“性命双修”。
历代以来的所谓“修行”者,大有只言修命而不言修性,或只言修性而不言修命。专事修命者,以纯粹的活动肢体或功能小术为能事,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专事于修性者,希图以做善事、诵经烧香,以期仙佛、先祖保佑,廕庇子孙等,却总是事与愿违。
故历代圣贤一再告诫后学,要性命双修,不可偏执一隅。然对于此四字的理解,却多有偏颇,似是而非,故画虎不成反类犬,岂能有所真正而普遍的结果?
“性”是什么?性即心性。修性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神”。人们常不离“心神”二字,却不知此心神是何物。“心”非血淋淋之一颗肉心,而是心性之心,天地之心,道德之心;“神”非神鬼之神,而是精气神三宝之神,真我之神,无所不能之神。

 

精气神三字好像人人都能理解,实际并不真正理解,好比人人都讲道理,实际根本不懂什么是道之理。就如“修炼”二字,修什么?修性;炼什么?炼炁。精气神三者,神为统帅,神来自于心。
故丹道修炼,实际就是“修心”二字。在现实中,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讲要“用心”,要“虚心”,真心,好心等,可见“心”是多么重要!而且我们后天之所见所为,都是心性作用。一切的一切,性命二字最重要。我们谈“养生”,这个“生”是什么?

 

有人认为,“吃好些、喝好些”,要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个“好”是什么?质量又是什么?事物都是辩证的,阴阳对立的。恰恰相反,好的反面就是坏。那些以吃喝享受为主者,以奢侈浪费、养尊处优为荣者,最终下场并无多好。
而那些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身体力行,粗茶淡饭、以俭朴节约、不轻易杀生、淡泊名利者,最后结局亦无多坏。两相对比,不言而喻,这都是心性的体现,故有者实无,无中实有。
一个人的身体好坏,都是心态结果。丹经讲“明心见性”,才是真我真有。心明眼亮,眼亮见神。明者虚也,火光就是虚的,但虚而实有,“性”的关系。丹经又讲“虚心实腹”,“虚心”即空无,“实腹”即精气,“质”的关系,此即性命双修。
丹道修炼,往往将“长生不死”联系起来,这一点要认识清楚。首先说明,人不可能不死,只不过是生命的长短和健康与否而已。有生则有死,无死则无生,这是天地法则。

 

所谓长生不死,那不过是个形容而已、相对来说。人的肉体总是要消亡的,不过修炼者长寿是必然的,就是活个千岁万岁,那还是要死的,君可见哪个肉体神仙活到现在?
此话实指精神不死,即我们炼出的“阳神”。故修炼者不可存有肉体“长生不死”的想法,亦不可过分追求什么“特异功能”或超长功能,否则与修炼极为不利。

 

要牢记“自然”二字,修至身体无病、无痛苦,无依赖、能够生活自理、自食其力,将性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合乎道,则已不枉此生了。不过上品丹法的意义极其深远,不以肉体寿命为依据,而以修出阳神为目标。这可以作为理想而毕生奋斗,万不可张扬。
何谓“最上乘”丹法?丹法修炼名目繁多,有正有邪,这已在正法总纲中有所阐述,现不妨再将“正邪说”摘引部分如下:
【尹真人曰: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傍门,任他一切皆幻,只我这些是真。云房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盖玄关大道(金丹别名),难遇易成而见功迟。傍门小术,易学难成而见效速。是以贪财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
其中有好炉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视顶门者,有守脐蒂者,有运双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脐轮者,有摇夹脊者,有兜外肾者,有转辘轳者,有三峰采战者,有食乳对炉者,有闭息行气者,有屈伸导引者,有三田还返者,有双提金井者,有晒背卧冰者,有饵芝服术者,有纳气咽津者,有内视存想者,有休粮辟谷者,有忍寒食秽者,有搬精运气者,有观鼻调息者,有离妻入山者,有定观鉴形者,有熊经鸟伸者,有餐霞服气者,有长坐不卧者,有打七炼魔者,有禅定不语者,有斋戒断味者,有梦游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驱邪者,有见闻转诵者,有食己精为还元者,有捏尾闾为闭关者,有炼小便为秋食者。
有采女经为红铅者,有抉阳用胞衣而炼紫河车者,有开关用黑铅而铸雌雄剑者,有闭目冥心而行八段锦者,有吐故纳新而行六字气者,有面壁而志在降龙伏虎者,有轻举而思以驾风骖者,有吞精咽华以翕日月者,有步罡履斗以窥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黄白之术而烧茆弄火者,有思慕长生不死者,有驰志白日飞升者,有着相执而不化者,有着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脱者,有持贪嗔痴而思清静者,有生而愿超西域者,有死而愿登天堂者,似此冺冺棼棼,难以悉举。
道释者流,执此一术一诀,便谓金丹大道,之愚是矣。吁!此辈如管中窥豹,井底观天,妄引百端,支离万状,碎将至道,破段分门,以迷指迷,盲修瞎炼。不肯自思已错,更将错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陈泥丸作罗浮吟,钟离翁作正道歌。历举傍门诸术之非,以救错行邪径之失也。 
于中亦有数条,可以攻疾病,救老残,益寿延年,住世安乐。间或亦有超脱者,不过成个蓬岛仙罗汉果耳。 
故傅大士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体。 
故张平叔云: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 
盖金丹之道,简而不繁。以虚无为体,以清静为用。有作以成其始,无为以成其终。从首至尾,并无高远难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由此可见,古来圣贤对于正邪丹法已有定论,无须在此赘述以致画蛇添足,学者在选择功法时自行揣摩、鉴别便是。具体方法就是正确选择上中下三品丹法,当然首选上品或最上乘了。所谓最上乘者,现以后觉道人所言为例:「至所说上、中、下三品,皆为渐法,渐法即权法也。因人而施,异其授受,其中年龄大有关系。因人到六十四岁之年,卦气尽矣。
卦气既完,阳已无余存者,最上之道,不能即修。必须先习渐法,去其色身之病,而能延年,渐复真阳,方可授以最上一乘之道。
渐法三品中,尚有上品,可以成道,中品却病延年,下品仅足去病,今日普通外间所讲之道,皆为此渐法三品。最上一乘,知者鲜矣。渐法三品中,上品以天地为鼎炉,阴阳为化机,铅汞银砂土为五行,日月为水火,性情为龙虎,念为真种子。既以念为真种子,所以有心,非无上妙道,以无为主也。
有心,所以有存想之法,先须存想“山根”(据《性命圭旨》),以心炼念为火候,息念为养火,含光为固济,降伏内魔为野战,身心意为三要,取其体也;天心为玄关,取其用也,情来归性为丹成,和气熏蒸为沐浴,乃上乘延生之道。」

 三、信念不可动摇,动摇必然失败 
所谓“信念”,即选定后的丹法,就是修身的信念。前面已经说到,修炼要选上乘方法,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世人好小术”。

 

小术者,即功能,如开天眼等五眼六通,或外气发放为人治病等,以宣扬神功绝技而哗众取宠。还有如对所谓仙丹妙药、口传秘诀等极感兴趣而乐此不疲。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