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
《道德经》第64章:人生的方法
2021-08-18 00:15 点击:266
第六十四章:人生的方法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用道对待人生的方法。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
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根据道的原理预防事情的发生。)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
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
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
因此,圣人:
不做违背道的规律的事,所以不会失败;
不实行违背道的规律的政策,所以不会使社会失控。
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
因此,圣人:
在欲与不欲之间,选择不欲,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加紧张;
在学与不学之间,选择不学,以便矫正人们的偏激过失。
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感悟】 本章老子论证用道对待人生的方法
1、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2、处于渐进的过程中的事务,要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
3、圣人不妄逞权能,才不会失败。
4、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学别人之所不学。
5、遵从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6、老子“顺其自然”的思想
老子顺其自然就是要顺其自然的动性,顺其自然的变性,顺其自然的势性,顺其自然的时性。动性和变性是自然的本性,势性和时性是自然的从性。顺其自然就是顺从这四性,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顺应自然的具体属性。运动中顺应自然的动性,变化中顺应自然的变性,时间上顺应自然的时性,空间上顺应自然的势性。这就是老子要表达的“顺其自然”思想。
7、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
查看更多《道德经》内容,请关注“福乎”公众号,搜索“道德经”或“老子”。
作者简介:陈少毅,汉族。1962年5月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高级中学教师,现在退休。(想认识陈少毅老师,可添加微信sheduoduo2020,帮你对接)
陈少毅——在这里我给大家讲道德经,一个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让世界人民:看看中国有没有哲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科学家,看看中国有没有理论家。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有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让世界充满慈爱和和谐。构建中华民族文化“以民为本”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平衡和谐”的思想、“广博慈爱”的思想、“与人为善”的思想、“勤俭素朴”的思想、“利而不害”的思想、“为而不争”的思想。
注:上述诠释解读,是陈少毅老师的个人观点,福乎站在中立观点予以推荐分享,以期各位朋友参考借鉴,建议大家也保持此理念。如果有不同观点,也特别欢迎,可以留言分享,也可以加入《道德经》免费学群,一起交流探讨。感谢关注,并请多提建议意见。
7、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