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穴解
人体14经络穴位图解(完整版)~建议收藏(足少阴肾经)01
2021-08-12 01:13  点击:446
 足少阴肾经穴,归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左右两侧共54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以下详解足少阴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足少阴肾经穴,归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少阴肾经所属穴计有: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足少阴肾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根据《足少阴肾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足少阴肾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然谷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荥穴。


    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大钟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络穴。


    水泉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照海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复溜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交信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配伍】配关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阴跷脉郄穴。


    筑宾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伍】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阴维脉郄穴。


   阴谷穴
    【位置】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配伍】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肾经合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