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赵鉴秋说,「推拿最强调手法。手法,是重要的操作核心,和取效关键。手法熟练,取穴准确,才能见效。正确的手法,讲究持久,渗透,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比如推长线形的穴位-天河水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直线推动,不能歪斜,一歪斜,不但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会走到别的穴位上去,引发不好的后果。也就是《小儿推拿广义》中所说的,「凡推法必似线行,勿得斜曲,恐动别经而召患也。」
05推拿是指尖上的艺术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又有区别。它并不需要使太大力,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更要手法轻柔,但要平稳扎实、作用深透。」为达到手法要求,赵老对学员手把手教手法,对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最常见的两个基本要求:第一是「轻柔而有渗透力」,第二是「着实深透」,如『揉法手指吸附在穴位上』、『推法做长线型穴位不可飘浮』。初学者往往做不到两者兼得,要么为了追求渗透力而用力过重,要么为了追求轻柔而达不到渗透的效果;而要想做到紧贴穴位,轻而不浮,更是只能手把手教才能体会,才能感受手指上的力要如何均衡分布,才能达到吸附的效果,是指下的触感和体会,不能言传。所以不光是初学者,很多从业多年的人也常会因为细节把握不够,造成临床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精髓,课堂上,赵鉴秋老师都是一个一个手把手纠正,「很多临床多年的大夫就发现,原来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居然连最简单的手法都是有偏差的。学无止境,既然他们来学,我就把他们当做小儿推拿事业传播的一颗颗种子,挨个手把手地教,必须学会,必须学对,必须认真,这样你传播出去的才是对的。临床上,要不断分析,不断总结;技术上,更要不断历练,不断提高,精益求精,没有止境的。」
赵鉴秋常对学生们说,「做事最怕认真,认真二字,体现在哪儿,不是你喊口号喊出来的,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平常事上。要为病人负责任,为学生负责任,都离不开认真二字。精益求精,全心全意,治好一个病人容易,一辈子都坚持这种态度难。」她常教导学生:「一就是一,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骄傲」。
06爱心,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心法
作为一位有着六十余年儿科临床经验的专家,赵鉴秋对儿科大夫的必备素养有着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儿科大夫,首先得态度好,细心,耐心,得会哄小孩。小孩不会讲话,你要细心观察他的行为和动作,从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出判断;小孩不合作,又哭又闹,你得有耐心,知道怎么哄住他;甚至小孩治着治着,突然大便了,撒尿了,搞得现场一塌糊涂,你不能生气,也不能嫌弃。」
「我常跟中医学院的同学们讲,当儿科大夫要不怕脏不怕累,小孩尿了吧,你不能躲老远,反而要上前看看,甚至得凑近闻闻是什么气味,伤食拉的大便是一个味道,受凉拉的大便是另一个味道,要通过大便的味道和性质,观察和辨别病情,你嫌脏跑老远怎么行呢?」
「而且哄孩子,其实还有一层深意在里面。看似在哄孩子,逗孩子开心,其实顺便把望闻问切四诊全做了,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诊断的任务。没有正确的诊断,哪来正确的治疗?如何哄孩子,如何和家长沟通,对儿科大夫来说,也是一门必须掌握的功课。」
「管不住家长,治不好孩子」
儿科,看似是一个孩子生病,其实它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孩子是很纯真的,受家庭环境影响极大,他生病,不光是吃喝拉撒等饮食起居上的问题引起的,家庭关系和谐与否,也会对孩子造成极大影响。
所以在赵鉴秋的门诊上,她总是对孩子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赵奶奶」,而对陪孩子来看病的家长,赵鉴秋就严格多了。
「儿科大夫,一定要多说话。要多和孩子说,更要多和大人说,医生诊疗只是一时,更多的日常护理在于家长。所以,要根据孩子病的不同情况,告诉家长可能引起孩子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在生活中怎么注意,怎么护理。」
「孩子是父母的修行,作为父母,一定要加强个人修养,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不光是不能打骂孩子,父母之间,婆媳之间也要少闹矛盾,不然大人吵闹,把孩子给吓着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临床上,有时候还要调理家庭关系,家庭环境不调整,孩子不容易好。”而儿科大夫有时就充当了解决问题的桥梁作用。
例如困绕很多家庭的婆媳关系影响孩子带养的问题:
遇到婆媳矛盾的,我就跟婆婆说,「你想想,孙子是媳妇给你生的,你光知道疼孙子,你也得疼媳妇,有时婆婆开始还不开心,埋怨媳妇怎么连这个都跟你说。」我就说了,‘她不应该告诉我吗?这家庭矛盾怎么引起的?孩子怎么吓到的?不是你们吵架吵得吗?这就是你的不对。在家里,咱们是老的,得自重,你这个身份在这儿,你做的事,得能放在桌面上,这个矛盾是怎么来的?你得端正态度,你对她好一点,哪怕你回去给她道歉都是应该的,双方关系马上就缓和了。’
遇到有些年轻媳妇,婆婆给她看孩子,她还不领情,各种挑毛病。我就跟她说,「这个孩子是咱的,就应该你带,你上班不能看孩子,婆婆给你看孩子,这是极大的人情,婆婆劳心劳力,给你操心孩子,你还挑毛病?孩子脸上划了一道,不是你手上戴的戒指给划伤的吗?婆婆才说你一句,你就发火了。我们做儿女的应该知道尊重长辈,知道感恩。」让她们能相互理解体谅,几句话,就把他们调解开了,人家的家务事咱不插手,但如果家庭矛盾是引发孩子生病的根源,作为医生,她找我看病,我必须得说两句。
家长很爱孩子,但有时却不太会护理孩子,有些孩子生病或体质变差往往与家长不正确的带养方式有关。
有一次,一个家长带孩子来看拉肚子,可是赵鉴秋老师发现孩子眼睛总往斜上方看,有斜视的症状,家长认为是孩子长本领了,还常以此逗孩子,赵老觉得不太对,后来经过检查发现是因为护理孩子时为不让它哭闹每天长时间把孩子放在吊篮里晃,造成孩子惊吓引发了孩子抽风,出现了斜视 。
及时发现并经过介入治疗,孩子较快的康复了。在赵鉴秋赵老60多年的从医路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有些因他法救治无效没有办法而要被放弃的孩子,在赵老这里得到救治,挽回生命,康复成才,他们有的还成为教授、学者、企业家等国家栋梁之材;也有的一家三代在儿童时代都得到了赵老的治疗和呵护······
07谆淳教导,老而弥坚
因为家学的感染以及恩师们的教诲和影响,赵鉴秋教授做事认真、严谨治学,做学问力求甚解,做事情一丝不荀、严于律己,她也是这么要求徒弟和学生们的。有些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很好的坚持到现在,也影响着学生们。
赵老每天还会坚持整理病案,看书记述,有时给学生们讲课,会提前认真备课,绝不会因为用了几十年而随意懈怠,我们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这样做是习惯,也可以更好的影响年轻一代。赵老说:虽然现在已八十岁了,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老,我还想抓紧时间,多整理些病案经验,多帮助一些生病的孩子,多培养一批对国家人民有所作为的学生,我感觉还有很多事情去做,我在晚年,再次遇到祖国的繁荣,以及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之路,真希望把有限的生命增加宽度,为儿童的健康多尽一份绵薄之力。
赵鉴秋教授还教导我们后学新人:作为儿推人,第一要尊师虚心、勤奋好学,而且要不断的坚持学习。作为一名中医来讲,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生命是最可贵的,所以我们行医治病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要不断学习。我行医60多年了,现在每天看书学习,比如看诊以后,初诊看过的病号,回去后也会记病案并翻书查看相关资料,临床的症状和特殊情况如何治疗更好,跟踪和分析研究临床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小儿推拿是中医儿科外治法的一种,所以作为儿推人,首先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等都要好好认真学习。
第二,作为儿科来说,儿科临床急性热病多,儿科大夫要学习好中医温病学,我在当儿科主任期间,带着青岛巿中医院小儿科大夫们,每周一个下午学习,读温病学等温故知新。针对目前小儿临床发生的问题和温病相关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学生要不断的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当了推拿大夫仅知道穴位是不够的。要会诊断、要辩证取穴、还要关注育儿护理等问题,要严谨,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只有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中医讲整体观念,辩证施治。而小儿俗称「哑科」,故赵老结合前辈和自己经验提出:诊病首重望诊,强调四诊合参。例如诊断惊风,提出「一望面色二观目,详问因证参脉情,黑睛放大须防惊,黑光满轮风不轻,天庭青暗惊风至,舌卷囊缩不保命。」诊病处方,善于运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指导辨证施治。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多病咳喘、脾常不足易患吐泻;肝常有余易生惊变等特点。
临床善用止咳平喘.健脾消食、和胃止呕、安神镇惊、平肝熄风诸法。根据小儿之疾以热症实证居多的特点,临床多用清法以祛邪为先。灵活运用阴阳五行原理指导推拿取穴,根据木能克土、木火刑金的原理,常用清胃配平肝治疗脾胃病,清肺配平肝治疗咳端。又如肾病综合征因土不克水,脾虚水泛而出现水肿胀满时,依据「水惟畏土,其制在牌」的理论,则重用揉外劳言以温运脾阳,制水消肿,每能取得良好疗效。临床以诊断准确,取穴精炼,疗效显著而享誉业界。
08我的心愿
实际上,中医儿科包括很多治疗方法,推拿、中药、艾灸、针刺,等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有时需要配合使用。其中小儿推拿作为外治法,因为不打针不吃药,在临床上是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
家庭常见病,通过推拿多能治好,还能治疗部分传染病和疑难病。比如说惊风、失聪,失语,疝气、脑炎后遗症,先天性的脑发育不全,上下肢的瘫痪等疑难病,通过小儿推拿,在他小的时候进行干预,帮助他逐步恢复健康,重新进入正常生长发育的节奏和轨道。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好几个家庭,也给社会减轻了负担,这是件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我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把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和小儿脏腑点穴等内外治法发扬光大。这是前人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把它发扬光大,可以造福更多儿童。所以我们举办各种学习班,广泛培养学生,希望他们能像种子一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第二,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提高临床疗效,成为当代的儿科名医,让更多儿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