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之路
怎么走出你的舒适区,让自己获得更好的进步?(三)
2021-08-08 21:52  点击:227
 积累你坚持的投入成本

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沉没成本”,就是以往你对一件事情已经投入了相当程度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却会对你现在或者将来的决策产生了某种影响。

好比谈恋爱,你和另一半已经在一起三年了,你为了这段关系投入了不少时间、感情和金钱。可三年相处下来,你发现这个另一半压根无法跟你开花结果,给予你一个美好的未来,你很想分手,很想放弃。

但是,一想到这三年来你对这段感情的付出,就心有不甘。你总是希望对方能够“改邪归正”,重回正轨,于是你迟迟不愿意放手,直到最后自己遍体鳞伤。

再如你肚子很饿,去到餐厅点了一大堆东西吃,可吃到一半,你就已经吃撑了,饱的想吐。但为了不浪费这些食物,更加不希望浪费买这些食物的钱,你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吃下去,最后吃完弄得自己胃痛得不行。

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对你行为的影响,因为你不希望付出的成本打水漂,为了让你的投入变得值得,所以有时候你的决策就会做出不理性的举动。

一旦你对一件事投入了不可收回的成本,期间触碰到初始反馈出来的结果,而你又不确定到底应不应该继续投入下去,那么受到沉没成本这种心理影响,在to be or not to be的选择上,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to be.

用在坚持上,也是如此。

当你用微小的步伐走出舒适区,由于步伐小,所以行动起来没有任何难度,然后以此持续投入一段时间,直到你习惯了这种付出。如果你到了初始反馈的临界点,你获得的反馈结果的好,那你就有动力继续投入;如果反馈结果不好,你也可以找出问题,调整努力的方式,继续投入。

接着,开始增大你的投入力度,这时难度越来越大,耗费的精神也越来越多。不过那时的你,已经“骑虎难下”了。一旦选择放弃,你就会前功尽弃,什么都没有。在沉没成本的心理作用下,你肯定不会这么轻易放弃。正如我当初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公众号,去写这么多文章,但既然已经开始做了,我只好继续做下去。

换言之,只要你愿意在事情上投入一定量的成本,你肯定不会这么轻易罢休的。

用最简单的方式走出舒适区,用最容易的方式待在学习区,然后透过沉没成本来让你坚持到恐慌区,你自然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了。

最后,你还要懂得识别扩展后的舒适区。

当你的舒适区扩大了,原本的学习区就变成了舒适区,你继续在原先学习区的范围内无论投入多少努力,你也不会再取得进一步的收获。正如你已经拿到驾照开始驾驶汽车上路,当你熟悉了怎么开车之后,无论你用了几年时间每天开车上下班锻炼,你的驾驶技术还是不会有特别显著的提高,至少跟你成为驾驶专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因为你这种重复驾驶的练习,已经在以前的学习区转移到现在的舒适区。

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是能够驾驶汽车上路,这时的你已经实现了目标,没必要继续提高能力。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想去到沙漠驾驶越野车,那么你就不能单靠每天上下班开车来提高这种驾驶技能了。

定下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勇于迈出一步走出舒适区,运用刻意练习来锻炼技能。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假以时日,你收获到的肯定是与别不同的人生。

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

发表评论
0评